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Memo) 令人期待的電影預告 ─ 小王子

值得期待。

預告片分享,致喜愛小王子的人,以及
像小女孩一樣被以愛為名受限的人。
去冒險吧。
才會知道,沒有軌外與內之分。
Bon Voyage.

預告片連結



預告片背景音樂參考


「真正重要的事物,用肉眼是看不見的。」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Coursera 秦始皇─第四講:秦始皇的一生,歷史文獻中的秦始皇(二),筆記與心得


課程內容

本週內容自秦始皇 28年「封禪泰山」,
至秦始皇 37年「祕不發喪、詐為遺詔」止。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秦始皇 30年 (西元前 217年),無事。」
本紀體只記天下大事。
秦一統天下後,統一度量衡、出巡、求仙、博浪沙遇刺...年年有事。
難得無事反而「異常」,算大事,該大書特書。

之後,微服出巡首都咸陽,遇盜賊見窘。
攻打百越、設郡縣、修直道、建阿房宮、焚書、阬儒,
最後於第五次出巡中亡故,所信者李斯串謀趙高,矯詔立胡亥為二世。


辨析與省思(最重點節選)

這堂課裡能思辨並反覆再三驚嚇的內容不少。只能選重點。


秦雖一統天下,但興土木、建陵墓、修直道、衛北戌、伐百越、求仙藥...
並未與民休息。上列諸項均需大量人力。

在嚴法、煩勞與基本生活條件未改善情況下,
暴動從時有所聞逐漸演變為首都群盜,民眾甚至吃不起米。

聰明如秦始皇,會不知道嗎?
只是面對現實與否的選擇。

不面對現實,就像掩耳盜鈴。其他人也都知道的,就是自欺。
面對現實,認清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活在幻想與美夢之中,比較開心。
但事情只會越來越糟。
只是,真實面對自己,非常痛苦,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住。
位越高、權越重,越不能忍受「現實不如預期的美好順利」。

但,即使刻石頌德、傳唱功業,也求不得心安。

統治天下的人不一定有能力讓百姓安居樂業。
這聽來雖然詭異,但一直重演。
有心無力其實是相當讓人懼怖的情況。
不是不想做,但可能沒資源、沒方法、沒方向、沒幫手。

而事情的生成與演變,即使在事前已設想過、已多加提防,
有時又恰恰弔詭的往最不想遇見的景況發展。
(例:求仙藥吃死的唐太宗、覺得唐太宗治家不嚴的康熙)。

又或許,在上位者並不把人民視為人民?
有心無力讓人感嘆。
但,無心又有力則更是驚悚。
不管民主與否,均無可解。


歷史的對象就是人,不用把人看得太高或太低。
人,都是有人性的。不用過份神化或醜化,才能有機會貼近彼時彼思。


說到人性,觀周青成面諛始皇段有感。
抓住對方愛聽的話。
這不只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實質是一種對付手段。
當別人知道如何對付你時,該怎麼辦?
當全世界都聯手對付你時,又要怎麼辦?
還是早就覺得全世界都在對付你,所以總是先下手(殺)為強?
又,這種讓人舒服開心的對付者,又捨得下手處理嗎?

這大概也是古今相同的大哉問:問題非常相似,但解法不盡相同。

同朝淳于越一番話,則差點被釘在牆上。
一次罵兩個:諛人者與被諛者。
在當時,婉言都不見得聽,實言沒人頭落地已是萬幸。

反思:聽不見真話,人就無法自救。
如何把不中聽的話聽進去,這是一輩子的修煉。
如何把不中聽的話講得好聽,這是必須要會的技巧。

現實不會因為自欺而變好。必須在「一時」內,把事態扭轉變好。


最末,李斯趙高胡亥聯手,讓人不自覺想到內部控制。
多人串謀舞弊,讓原本的設計、控制、管理機制,脆弱到可以輕易折斷。
懲罰僅為事後之儆醒、但問題與破壞均已發生。
若無懲處,則更無所謂而任意為之。

其餘見微知著、欲壑難填,等作業題目再併寫吧。

Coursera(Michigan) Python Week3,筆記與心得簡記

Python Week 3 維持著一貫不難的風格。

本週先復習條件式的過程、基本運算符號、實例作業,
單向條件 (One-way Decisions)、縮排 (Indentation)、持續與恢復、
tab鍵不等於空格、程式區塊 (Box,運作與閱讀程式碼的概念)、
巢狀條件 (Nested Decisions)、雙向條件 (Two-way Decisions)、
多向條件 (Multi-Way),以及嘗試/除外 (try/except structure)等。
最末是本週作業 (Exercise) 及本週小結 (Summary)。

自己微調了本週上課模式。
把每張投影片確實聽懂 (就不用重聽),直接整理筆記,存檔。
練習程式碼與作業程式碼個別存檔,是最基本的。
不以聽課流暢為要件 (又不是英聽),得更專注才行。


各段均有現場實作:
看影片的好處是,題目出完就可暫停,自行練習。
寫完再和教授的答案對照:
(直接練習,判斷程式碼的合理性。圖片內容屬於Coursera - Python )

投影片內全是重點,而且跟著 Dr. Chuck的順序,邊聽邊實作,都做的出來。
除了紅色紫色文字偏暗外,教授上課的筆畫流程,有很大的幫助。

教授上課上到一半,有點擔心同學聽不懂...
Lecture 3.2 - 06:22~06:27 時,Dr. Chuck 問 "Any questions??" 還擠眉弄眼 XDD
不過再來馬上就接著 "I have a question..." 直接出題模式
對著攝影機上課,可能有點乏味吧 XP


本週聽課沒怎麼卡關,大概是對縮排有基本理解,
而且以流程圖講解,和平常工作的思考樹相類。

在寫作業 3.2時,遇到第一次大卡關。
「知道問題在哪,但不知怎麼改對。」
試不出來,只好束手看教授講解。
才發現重點是「正確、順序」。如果想錯方向,就不會對。
邏輯果然很重要。

有聽懂課程內容,Quizzes 如果會卡住,就是英文、不是內容 XP
練習題可以 try error 真好。
寫、糾錯、調整、重試、思考、改對。
電腦的好處是不討價還價,忠實執行。
但給錯指令就無法作業,會停住、還給你提醒。

所以程式寫不好,就是自己的問題 (無誤)


=============================================================

(Memo) 今日終於把網路攝影機裝好、辦妥證書申請流程。
結果上課、小考都要拍照 XD
須確認是本人,上課的身分驗證還用兩層把關:
(1) 打字習慣。 (2) 拍照上傳,檢驗與申證人證片證件是否相符。

證書或許沒什麼,因為全世界人都在上,多這張也無所謂競爭力。
就只是個自我證明的記錄。
它真的好玩又有趣。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稽核想想) 指標與數據的目的 ─ 衛福部下修指標且達標之思考

昨天從臉書朋友動態看到一則新聞:

大意是說,因應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人力成長趨緩,
所以把住院醫師訓練名額「總數」由 2,143名逐年調降為 1,670 與 1,150名。
這個動作,在確保住院醫師品質,以及「維持各科人力穩定成長」。

到這邊,有沒有哪裡覺得怪怪的?

再看下去。

對於兒科住院醫師近 2年招收率皆達 100%,甚感欣慰。
乍看之下,人力成長趨緩還能連兩年達 100%,真了不起。

但,真是這樣嗎?

上面這種舉動,其實就像是自己部門徵 5人只徵到 1人,報到率20%。
於是減改為徵 1人,實到 1人,這樣就可以向上呈報,說報到率是 100% 達標了!

But, 人生就是這個 but!只徵到 1個人啊!
其實還空缺 4個,找不到徵不進來,那就直接放生。
要不就直接懸缺,要不就是由新進 1人和其他人 share 這 4人的工作。
並未有效的達到各科人力穩定成長的目的。

奇怪的點究竟在哪呢?
===============================================================

『既然無法達標,就改低它』。

非常詭異。但確是經常通用的方式。不管是政府或是業界。
達不到標就把標準降低。
讓數字或 KPI 重新由紅色 (問題) 回到綠色 (沒事) 。
越來越差、無法達標,就越改越低。

原訂 KPI 的意義在哪?一路下修還順便安慰自己天下無事、來年更好?

為什麼要改?因為只要「數字」。
為什麼能改?規矩自己訂,沒人監督。球員兼裁判模式是不可能監督的。
為什麼敢改?因為看報表的只看重「數字」,不想知道原因。
不要去想,就不會那麼累。
這樣,就足以「微調」了。

但其實不去面對問題、並探究根本原因,問題不可能自動消失。
這樣的數據只是自欺欺人。

也曾聽聞朋友說個故事:
公司產線產能指標「設備稼動率」每月都超過 100% 好棒棒。
但去理解公式,就會知道這個指標最高只到 100%.
超過 100%,不是算錯、就是造假 (註一)。
如果看報表的人,連公式與目的都不想理解。報表也只是虛應故事而已。


能否監督?能。
但要先能看懂,此其一。看出問題能講,其二。說而能改,最上。

能否改善?能。
但要看權責單位態度。無資源涉利害,須以保身為先。
監督者或檢查者,在無支援或無靠山的情況冒進,徒為犧牲。

能否預防?能。
確實知曉利害、確實願意整改優化,給予適當資源時,有機會。
但在以破壞、干預、或操縱的環境下,不存在。
在多方惡意共謀的情況下,無法預防。

預防能否速效?不可能。
看過一天長大的樹、一天穿石的水、一天鋪好的路嗎?
一夜城是快速建好外殼的虛張聲勢。裡面是空的。
不投入但求速效,還是洗洗睡比較實在。

與本週秦始皇課程內容相關聯:
(1) 人會被騙,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貪。
(2) 只有自己能欺騙自己。自欺、欺人。
(3) 聽真話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不是人人都承受得了。

閱聽新聞、混雜心得。

以為借鏡。

=============================================================
(註一):wiki 百科說明設備稼動率
「實際工作時間,和計畫工作時間」的百分比。
其目的是消除與性能、品質無關的時間,如:休息與停線時間。

停線時間是指非計畫中的設備休止時間,包括:
批次製程轉換、製程異常、設備異常停止及修復時間。

公式: 稼動率 = 實際工作時間 /計畫工作時間


所以即使不眠不休、 24小時輪班生產,也只能達到 100%.
達到 100%的公司,可能也會面臨勞基法的問題 (未給予勞工適當休息)。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答客問】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沒交第一次作業,能繼續聽課嗎?

【答客問】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沒交第一次作業,能繼續聽課嗎?

有同業朋友被推坑,低調默默修課。
剛開始接觸 Coursera系統,介面、操作習慣、上課習慣不熟,是正常的。提問:

Q:沒交第一次作業...能不能繼續聽?
A:當然可以~!
這門課的評分,是三次作業取兩次高分。
課堂說明請見此


第一次作業沒交 = 0 分 + 失去看好好玩秦國日報的機會。
是的。交卷完不代表沒事。須進入第二階段,批改同學考卷。
期限內忘記改的人,等於作業沒 100%完成,一樣是 0分。
請依作業 (Peer Assignment) 頁籤指示,完成相關動作。

成績和申請證書有關,若不要證書,不交作業也無所謂。
作業與申請證書的概念如下表:

每個作業滿分為 20分。須 12分以上,才算合格。

而且要記得完成申請證書登記,並支付證書費(USD 39),
才能在最後上課完、合格後,領到證書。

蛤?問我證書有什麼用?
它必然是個你努力過而且被認可的證明。
聽說有不少人喜歡把它曬在 LinkedIn 上。
若與工作能有關連性的呼應,則更容易被找到。

證書非強迫性。
第一張圖 (Note 2)表示還沒申請。不過那是web cam 還沒搞定 Orz
如果不需要對全世界證明,不申證也沒關係。
就自己畢業時截圖就好惹啊~~只是不那麼正式、不那麼精美。

重要的,是自己認真參與、認真面對的歷程。


最後,友情提醒,第三次作業很硬的 (燦笑)
Good Luck~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課程心得) 某例會,以為借鏡

為借鏡,以婉詞表達負評。

難得聽到了名為例會實為推銷的課程。
奶油桂花手記錄追加一筆。
也剛好平衡眾多上課心得,讓觀眾了解傳說中的好課可不是亂推的。

一堂課或一門演講、講題,能讓人覺得浪費時間、不值得。令人難過。
這表示聽者已耗費的沉沒成本(時間、車資、全勤...),沒有相應的價值。
沒有正面、但確有負面的。
跌倒後爬起前,先摸摸路邊有什麼石頭可撿。
必須以為借鏡,必須以此自我要求。

==============================================================

其實極少有機會參加本業例會。
每次兩小時,加上通勤,必然得請半天假。
能從中獲益並運用於工作,是最佳狀態。
不能從中有所感悟,就當作時數取得與補眠休息的狀態。
但被騙來聽強迫銷售,則會讓人覺得上當與憤怒。

******看懂IT*************安全組態管理**(消音保護)
課程名稱很正常。內容也和電腦與安全環境使用相關。
也很久沒復習防火牆、弱點掃瞄、系統環境的檢查,想說順便回憶一下。
怕自己聽不懂 IT 專業範圍,還和較熟的同學約一約,一起上課。

課程是準時開始的,教室也坐滿了。粗估超過 60人。
講師一開始以「電腦稽核」、「電腦交易稽核」不同破題,強調資料完整性、證據力與不可否定性的重要。說明公司應具備獨立公正性的報表,持續性稽核必須要自動化、漏洞管理與安全組態是應該注意的。要符合國際法令與各洲法令、要符合ISO 27001、安全組態也能幫助數位鑑識、跨國資安差異。

然後,咱家這個產品都能提供上面的服務喔。就歪了。

自己果然不是電腦稽核,中途還沒聽出問題,只確定聽不懂。
同學打暗號說講師在推銷自家產品,還把 common sense 容表達到連專業電腦稽核都聽不懂...Orz然後連協會大頭都聽不下去,當面斥責講師:覺得你家產品好,給你機會推廣,但是要先說明為什麼需要、為什麼值得...balabala...

嗯。原來本梯例會與會者都是白老鼠?
上這麼多課,還沒遇到這麼直白行銷的。連置入性都不是。

想要別人買單,好歹也要先鋪哏。
我家產品好棒棒 可解決你家問題 有啥問題 各種 IT 規範限制陷阱
連基本鋪哏都作不到,直接要說自己好棒棒...沒聽過好棒是要別人說嘛?

推銷手法失敗也就罷了。
投影片普通也就略過了。
沒有照著自己的投影片說明、擅自跳動造成自己亂掉、大頭也搞不清講到哪。

沒有演練過。
沒有演練過。
沒有演練過。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你要賣東西,連練習也不練?
你要上台講課,連練習也不練?
到底把上台當作什麼呢?到底把自家產品當作什麼呢?
為什麼覺得自己上台人家就要買單?

中間的舉例也無法引發共鳴。
雖然有跟上最新的MERS,只是提到「專有名詞」 = MERS = 很嚴重。
也提到了健康檢查 = 定期 = 維護。
現場不是醫護人員、看來也沒人追新聞、或是覺得強度不足,反應冷淡。


連投影片都沒順的人,你能期待他的口條、台風、穩重、應變?
別鬧了。
上台可不是「人站上去而已」那麼簡單。
快去找真正優秀的課參與吧。
去開開眼界,觀察聽看感受,什麼才能被稱為「好」。
然後你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只要你願意。

覺得這樣的評價很嚴苛嗎?
覺得開免費的課很委屈嗎?(會員免費、非會員酌予收費)
實在話,你只要有辦法講得好,人家花錢也要來聽。

而且,你以為免費嗎?
要不要算算成本給你看?
60 * (2+2)小時 * 2,000/hrs = TWD 480,000.  48萬。是低估數。

例會 2小時,交通粗估前後各 1小時 (例會通常地緣就近)
時薪還先低估,現場有沒有經理副總不曉得,厲害的電腦稽核不止這個金額。
為什麼?人家是專業。

不是只有你在台上的成本。
人家為什麼要來?來不是聽你賣東西的。

你知道假很難請嗎?
你知道來聽課者的真正需求嗎?
你知道我們有責任運用或轉訓例會內容嗎?
你知道賣東西不是問題,把人騙來聽你賣東西,才是問題嗎?
(如果明講賣東西,我就不會浪費時間了。)
你知道這樣玩一次,就可以直接列為拒絕往來戶嗎?(請愛惜生命)
你知道 10分鐘內失去的信賴,在往後的 110分鐘,無法修補嗎?
(確認講師可以一路賣到底後,根本不想聽。下載投影片自己讀就好了。)
(然後體會到李河泉老師講的:「大家就在 line 裡傳訊息...  )


或許想亂槍打鳥,60人裡只要 5~10%人買單就行。
其他人則會覺得傻瓜當一次就好。
暫時不要來這裡上課。

推廣東西,需要這樣賭上協會的名聲、公司的名聲和自己的名聲嗎?

令人驚駭。但或許當事人不覺得可怕。
這就是更令人驚駭的事了。

真的可惜。

協會大頭怒斥後,不到五分鐘又依然故我。
只好忍耐把課聽完。一邊聽一邊想要怎樣寫警世文。

課後評估表當然是低分。這沒什麼好和諧的。
當你評過全五分滿分,或破表的六分,你就有義務鑑別普通、不好與極差。
我們願意表達意見,也儘量委婉,聽不聽就不是我們的事了。
我們只有選與不選的決定。

也警戒自己。
寫得激動,也該要求自己,若有朝一日,千萬不要浪費他人時間。

(課程心得) 超級領導力:領導,是一種魔法

報得到這堂課,是從新思惟之友訊息中得知。翻看日曆,確認上課日人在台灣不用出差,與其他行程不衝突,就報名了。

報完之後才糾結:又沒帶人,需要現在上課嗎?是不是來占名額?
但工作至今看過太多不成功的例子,且在對上與平行互動間,分寸拿捏仍可再進步。從錯誤中重來事倍工半,那為什麼不直接和標竿學習?畢竟這不是要用再學的技能。且若先知道陷阱岔路坑洞、預先閃避,也是好事。

隔了一段時間,忽然緊張起來:沒有課前作業?不需要事前準備?在臉書上唉一下發現不得了,竟然要和王冠欽顏宏斌楊智鈞連竟堯戴大為...等新思惟強者群,以及鼎鼎大名的福哥當同學!!!光是學員組成就很嚇人...!終於能理解什麼是課前恐慌症了...可以只是路過嘛?
(小猴:好緊張ㄟ都是高手,能路過路過就好嘛?啊我肚子痛小指甲痛...)
(小獅:痛完沒?再玩嘛 XD  (Passing by =路過))

上完之後,真慶幸能在現場親歷其境!
在親民歡樂的氛圍中,以精闢思路與懇切態度,層次展示領導的本質。

領導力不是嘴巴說說。是切身感受得到的氛圍與用心。

太早出門,第一個到,也讓行政團隊有些措手不及。在一樓找教室時,忽然聽到:「請問是蔡課長嗎?」「蛤?」咦好像就是我???其實平常工作沒用職稱,第一時間愣住。人員親切的帶位按電梯,結果到樓上更驚嚇,團隊成列歡迎,辦理報到手續,還使用魔法帽分學院(分組)。現場還有掃帚、金探子、相關配備,完全魔法風格,讓人又驚喜又開心。


同學陸續抵達。和已認識的同學不期而遇,很快就破冰兼暖場,氣氛異常的活絡。今天也有機會一睹名師盧山真面目,很奇妙。課程準時開始,由李阿不思教授帶領大家開始今天的冒險 XDDDD 

冒險內容緊張刺激,且聽說每次都會調整。
所以細節處不爆雷,有興趣者應自行把握機會


=================================================================

課後心得:

一般有個盲點:領導是主管的事、底下聽話配合就好。
但「領導」這種技能,其實不是誰當上主管,自然而然就會的。

不少人是當上主管後卡住。但也有被領導後卡住的問題。雙面向的。
有道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來學習取經,其實是理所當然。
與其說企或圖野心,不如說是更期望跳出不良迴圈。
也期許未來因緣俱足之時,能不再重蹈覆轍或減少失敗次數。

本堂課清楚明快的破題:領導,就是帶誰的心。
那個「誰」,可以置換為屬下、客戶、主管、孩子、自己...所有想得到的人。

原本以為理智思考就可以懂的觀念,在老師親身示範下,更讓人印象深刻。
尤其在「跨代領導」時,親子互動的概念與精神,在部門或團隊中,一樣適用。
立信而非立威、引導而非示威、身教而非嘴砲,明賞罰而非講和諧。
讓對方理解「是非」與「合理的期待」。
必須要「建立價值觀」。

首先,要能被信賴。無信則無以為繼。
再來,要成形勢。
其中半推半就的奧義,超出是非二分與太極忽悠,是更高深的戰略層級。
有包含著「與其被動應戰,不如了解並設計戰場」的兵法。

(課堂的領導語錄之一,很高興拿到自己喜歡的。)

課程現場也實作演練各種實用又有趣的手法。
也依全球與台灣環境,將世代分為兩大區塊:犬型人與貓型人。
並不以此割裂,而是探討特性、成因,了解差異,才能包容、驅動。
找出更有效果的溝通合作方式。

一定會遇到的。與富經歷的長輩共事、與年輕的後輩合作。
台灣現在缺乏的,其實就是跨代與跨域的有效溝通。
威權、指揮、嘴砲、隱藏、究責不授權,在年輕一代是施展不開的。
合作、溝通、身教、公開、授權課責。
即使永遠不會公平,但透明,仍是儘量減少不公、增進合作的方式。

須縝密規畫、預想問題、排除、減少失誤可能、快速應變、及時校正。
在親子間,常是父母的遠慮;在部門裡,常是主管的孤獨;
在備課時,常是講師的深思;在醫病裡,常是醫生的煩憂。
不能只期待別人做。自己也該為更好的合作模式出力。

對人性因勢利導,往我們所期待的正向前進。
同樣要到目的地,事倍功半與事半功倍,想要哪一種呢?

讓其他人樂於與你合作、效力、相挺、互相、配合、參與...
心甘情願產生正向的連結。
這不是魔法,什麼才是魔法?


這種過程中看似歡樂但能同時多面向觀察的課程,其實最耗腦力。
一天的課程含金量超高,有實作、有演練、有歡笑、有思考;有心理
學、兵法、親子教養、識才用人,均有顛覆一般常識的更深沉、更前
置的規劃與遠見。

此外,本次課程行政團隊的歷程,作為實際且持續進行的個案演練。
「親眼所見」、「身教」、「強將帶兵」,是在現場能確實感知的。
因此願意以約莫 40分鐘時間,認真給予課後問卷回饋。
這也是延續到課堂之外,實踐領導力的方式之一。

不可能課後領導力瞬間破表。
但可回頭審視現況、期望、思考箇中落差,重新讓理智高於情緒。
對事,可以堅持;對人,則需要再多一點的柔軟。
對自己意見多的人,也容易嚴格待人,更增添一層難度。
做人,就難在這一層「用心」。


帶人要帶心。帶他人的心,也帶自己的心。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答客問】Coursera(Michigan) Python ─ 為什麼是 Python

同學在問為什麼是 Python?
而且真的在學了耶?
會很難嗎?

=======================================================

一、學 Python 是找個「學電腦程式」的點切入。
在那之前,有機會做了個好好玩的程式語言適性測驗

先不論測驗真實性或娛樂效果 (根本分不出來 XDDD)
但和一些 IT 朋友聊到,最親民的程式確實是 Python.
加上 Coursera 重新開課,有人教、時地限制小,沒有太困難的設定。
與其自學瞎摸瞎忙、弄不懂,有老師循著邏輯與時序開課,為何不跟?
每週作業也是種自我檢視 (當然,不寫也只有你和老師知道)

就試看看吧。


此外,對非 IT 背景的人,很難想像程式到底能真正幫上什麼忙?
搞不清楚,那就進去搞清楚唄。
就這樣 XD


當然不可能只是想學就學,仍是有考量實際工作需求的。
所以學不學程式,本來就只是個選擇。

連結回工作,其實會需要檢查程式碼。
那是在看得懂的前提之下。
看不懂,人家說什麼你也只能買單。
因為你聽不懂、不明白。

不少作業舞弊或系統舞弊其實藏在程式端,外國亦不乏案例。
但以台灣內部稽核,其實沒多少人有本事搞懂。
真正的電腦稽核,其實很貴。
所以那變成了一塊「知道要檢查但做不了,只好信賴」的詭異狀況。
試著去突破。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但腳不踩出去,就是在原地、等待。
沒有人救援。

另,程式也能做資料庫、甚至把作業電子化。
如果能確實運用,一定會事半功倍。
不知何年何月得償所望 (喂)



二、Coursera 都英文很難噎!
嗯,有種叫做 cc 字幕的功能。
先點選教學影片,再做設定~

就能看到英文字幕了:

如果更厲害的,或期許以繁中改變世界的,
歡迎跳坑翻譯組,教授熱情招募中 XDDD


也可以自行 google 搜尋:Python 中文教學 之類的用字。
或是找中譯版的參考書。


2015.06.16 update:
新書入手,上了兩週英文英聽課,再看到中文,
覺得難度瞬間降低 100 倍了吧?


(利益揭露)
從網路上隨機搜尋,不作推薦(根本還沒看、無法推薦),不認識作者。
有本中文參考書,可以再省掉瞎摸亂猜的時間。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Coursera(Michigan) Python Week2,筆記與心得簡記

Python Week 2 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

因週一電腦顯卡掛點,獅維拉上場救援。
以還原點進行系統復原,再顯卡後送維修,故原安裝程式移除。

Week 1 自 6/1(一) 開始。
Week 2 雖然排 6/8(一) (原則上每週一講),但 6/6 就釋出檔案。
週六上課上到一半發現新檔,有點胃抽筋    =口=

然後 6/11(四) 一次釋出 Week 3 & 4內容,一整個驚嚇!
課程畫面瞬間有三週英文檔要聽看懂用,對英文普通的猴子根本是天險!
才上課兩週就要 GG 惹嘛...

是 google mail 收信,才知道團隊在作新的嘗試:
不必照順序,跳看可能會不懂、卡住,不過來試看看吧
(隱約看見老師燦笑)


慢著那個段落!聽 TED 通常 3~18分就很緊繃了,
老師你的課程一段又快半小時啊啊啊啊)))

抽筋抽筋抽筋...

6/12 先看了沒有難度的 Office Hour,發現 6~88歲都有?
(有小朋友與銀髮族) 又重燃信心,人生不要那麼快放棄,
現在放棄,coding 就結束了 (咦)

來看看 Week 2 講些什麼吧!

對應參考書 (textbook) 第二章,
說明常數(Constants)、變數 (variables)、表達 (Expressions) 與指述句 (statement)。

2.1
寫程式前,用哪些東西寫、如何使用、脈絡邏輯為何,老師都有講解。
也提到 Python 一些特性。【因有對應小考考題,故不揭露。】

說明變數名稱規則,並教導辨識好與不好用語,以及差異。
說明特定用字 (Reserved Words),類似條件子句或命令、指令的概念。
說明一「程式句」內容代表意義,以及數字表達 ( 加減乘除、平方、篩選至小數位)。
運算的先後順序規則 (Operator Precedence Rules) 也很重要。【小考題】
類似國高中算數先乘除後加減的概念。
表達整數 (integer,簡寫 = int) 與具有小數位數字 (floating)

2.2 【自己理解後的簡單翻譯】
說明"Type"的意思。以及不同種類的使用方法。
自己感覺,在寫程式時,其實「定義」蠻重要的。
常見的種類有:
str() 字串 (內容為文字)。
int() 取得數字至整數。無四捨五入。
float () 取得數字至小數位數。
各 type 可轉換 (Conversions),若轉換錯誤,系統立即回饋錯誤訊息讓同學修正。

基本都確認後,說明「輸入 (User Input)」、「註解 (Comments)」、
句子的執行 (以 "print" 執行為例)。
最後,提醒使用「變數」時,可讓該定義字是有意義的。
雖然不論用亂碼字、數學式 xyz 或是助記字(Mnemonic variable Names),
對 Python 都相同 (因為指述句敘述均相同且正確)。
(老師還順手畫了個笑臉)
但使用有助於記憶的字,對程式撰寫者有直接的幫助 (直觀、易懂)。
(上圖版權屬於 Coursera - Python)

本週兩題,第一題超簡單,因為老師手把手的教。
聽完十秒就能寫出正確答案,其他時間可以自行練習。



第二題如果有認真聽課,不難。
但因為沒認真聽加英文不好,寫錯後花了快 15分鐘除錯改正。
幸好有把課間資料儲存,回頭翻看到第三遍,試了快 20次,忽然就寫對了 :D
就是 2.2 課程的資料,正確運用。


本週繼續努力。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閱讀心得) 創新是一種態度

看翟大的書是很歡樂的。
不同案例堆疊著「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少想了哪些事?以為約定成俗了哪些事?可以調整哪些事?
然後再一一破解,有好驚人的實績。

是從去年選戰 FB 演算法進行跟隨,
再順便 google / youtube 跟過一些影片,所以閱讀時完全沒有障礙。
而且影片和書裡一樣直白,不拐彎抹角,有話直說,很妙!

上月趕上同學推坑,順利取得金筆簽名版:




以下簡記閱讀心得:

首章即提到「雲端產業本來就是讓硬體變得不值錢。」
一句話完全擊中目前代工業與硬體產業的痛。
但想改變的單位們,也還摸索著找尋方向。

到底落差點在哪呢?「以硬體思考軟體」?
能理解並接受不同業別的思考模式嗎?
能知悉不同產業鏈的風險與管理嗎?
能在不必要的問題發生前,及時發現並遏止嗎?(職業病)


本書若以一言概括,就是「用和以前不一樣的方法,解決問題」。

重點在解決問題,只是環境不同,以前的方法不一定有效。
所以必須持續思考、釐清問題、想可用解法、併同盤點手邊資源,
評估各法可行性、效果,失敗可能性與成本。
然後,做出改變。

「以前都這樣。」「沒想過,就照著做啊。」
「為什麼?不知道耶。」「又沒關係。」
「好難你們弄就好。」

不少時候,多問一個問題,可以少走一大段冤枉路。


已不再有單一專精、單一穩定,一招用到退休這種事。
對於至少還要十五年才能退休的人,怎麼辦呢?

試。找機會試。
如有環境,就順勢而為。
若無環境,則自己尋找。
不用等別人給,也沒人能給,除了你自己。

只有自限。
自以為不足,包括能力、見識、職階、環境。
哪些不夠,就一一填補吧。
一個運用 g0v 「填坑」的概念。
有些障礙,沒有自己伸出手去抹平,不會有其他的手幫忙。
自己的事,自己動手做。


人才。如果還沒在能找尋搜羅其他人才之前,
最輕鬆簡易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成別人在找的人才。
(大學恩師讓我在校園就明白這點,感激涕零。)

人才。聚眾。成事。
一樣要循序漸進。
知悉、認識、交流、說服。才能匯聚幫手。
人的本身,不必然被認同,只要事(論點)能有共鳴,就有推進的機會。
也包括「該說的勇氣、聽見的能力、自省的反思,與被討厭的勇氣」。


已是個扁平化且快速的時代。
舊世代的操弄手法與層級管制,相對於公開透明,是沒有實際幫助的。
不透明,最常被用來欺上不瞞下。
人人都在觀察人人,人人也都在被觀察。

看得見,改不了,自以為鑑。
看得見,改得了,就是創新的根苗。


創新是一種態度。
提問,則是最簡便的手法,也是保持最基本的警覺。
也是發現異常、思考問題,與改變起始的態度。

如果能順利參透這點的話,退不退休也不會是問題了。
是開展的心態,而不是被動等待的心態。


延伸閱讀:
三國演義與人才學
冰鑑‧曾國藩反敗為勝的相人術
被討厭的勇氣

利益揭露:
只是給連結看封皮而已,博客來不會給我錢。(前兩本好像買不到了?)
圖書館是個好地方。

Coursera 秦始皇─第三講:秦始皇的一生,歷史文獻中的秦始皇(一),筆記與心得

課間內容以普通字表示。
課間心得、連結及延伸行動,以底線標記。

==========================================================

先列本週所提「史法」:
1. 一字寓褒貶:在有限篇幅裡,以精簡字寓微言大義。
2. 在文章之始,正式稱呼被記錄者,是史家的道德。
3. 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多版本記載,篩選後不妄定論,留俟後人。
    但司馬遷比較認同的版本,還是會置於該人篇章中。
    「分輕重」,即「本篇為主,旁餘佐參」的概念。
4. 不表現處才是大表現處:未以為字撰寫處,才是重點。

開章首先介紹《秦始皇本紀》,「皇」小於「帝」。
雖全稱係秦始皇帝,但司馬遷以「秦始皇」稱之,篇名即貶。

對於姓氏、血緣、氏族,再次說明,以利重新建構對當代的理解。
在三次鉅變之流,氏取代了姓、名取代了字,大家也都有了英文名。

鉅變不是忽然的,是持續性的遞嬗與改變。
「莫知為而為,莫知致而至。」
「隨風入夜,潤物細無聲。」
不知不覺,如滴水穿石。


史筆精煉

以約百字說明秦始皇初即位形勢 (天下之勢)
當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一段話,講了版圖、主政者、手段、目的、文官、武將、局勢、即位大勢。


記載大事

本紀體只記大事,裡面的人是天下中心,裡面的事是天下大事。
秦之大事,多為伐戰與天災。


其時其事

「嫪毐之變、諫止逐客、尉繚之計、攻韓滅趙、荊軻刺秦(一週專講)、
號曰皇帝、盡滅六國、秦王為人、剛毅戾深、郡縣之議、統一法度。」

本週從即位講至統一全境後的整頓整併。
老師的投影片名稱已把最重點摘出。
相關論述在《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均有論述且一致。


重點節選


王知嫪毐之叛,甚至先挖好坑請君入甕。一網打盡、鏟除。
茅焦諫逐太后之不孝名,將減緩統一大業,賢才慮而諸國抗拒。
秦王壓下憤怒,復迎太后回宮。
「想成大事,就要讓理智在感情之上。」教授如是說。


秦的歷代宰相或知名官員,幾乎都是外國人:
百里奚、范睢、商鞅、張儀、呂不韋、李斯...,都不是秦人。
李斯除了不讓自己被趕出秦國外,也幫秦國留住了強大的外國人。
諫逐客書真是好物,可多習練。了解思考脈絡、層次,可增加說服力:
(1)  材料美食音樂美女,用時不分內外;人才就分,是何道理?
(2)  逐客 =  強大你的敵國  + 快速累計外流人才仇恨值。等於雙倍打臉。
(3) 志在天下,則該用天下的人才。
利害關係攤開分析,讓始皇干冒本土利益團體「袂爽」的風險,
停止逐客。也穩固了李斯在秦的地位。

教授延伸:人才 =  需要 + 有用。沒用只是白搭。
不只是人與人的互動,更是團體團體間的角逐。

同步以尉繚之計佐證:
賂各國權臣,任其自滅,只需三十萬金。(有精算師快拜!)
當家臣子盡是廢物,給錢用其所長、亂其國政 (咦好眼熟)
只要積極扯後腿或消極不作為,不消數年,積弱自敗。
教授三讀:拍案叫絕 → 非常悲哀 → 驚惶悚懼 (何能抵抗?)

比照自己的工作經驗,知悉超過八成的人敗在觸手可及的價金與現款。
古今皆然。錢財真的是殘酷的試金石。
過不了的,輕則降轉重則辭退坐獄,能不慎哉?


人和人的信任關係,是經過長久相處及觀察經驗,
若因為對方有什麼身分或名銜而輕易相信,
則必然為此付出代價 (代價不等)。


一統後,始皇認為「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But,  人生就是這個 But.
眾人的意見紛歧,幾乎不可能完全相同。
無異意是不可能存在的。
壓抑異意則終將遭受反撲。下堂待續。


延伸閱讀:《諫逐客書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稽核想想) 小股東踏查記

今天是第一次以股東而非員工的身分參加股東會。實作練習 XD

股票加減都有買,但收到開會通知書時,總是平常上班日。
得請假、太遠、不合算、沒空。
沒有機會現場行使股東權利 @_@

今年選了標竿企業,去增廣見聞。
只需請半天假就能看到傳說中的高層()
而且股利扣除車資餐費還有找,又能練觀察、看臨場因應。
應該會很有趣。

一早六點起床,出發、換車、上高鐵。到目的地站還有餘裕找車。
轉乘接駁安排仔細,站門有人員與醒目標示,告知車牌號車型,
再比別人快步,得到最後一席。21人小巴滿座,錯過得等下一班。

然後有幸親身見識園區塞車盛況。
和以前在南科很像,園區規劃、連外路徑,上班必塞。
在會前順利抵達廠區,司機對於行動不便給的長輩,也有關懷引導。

股東會是在公司內開的。大廳明確區分左股東右媒體報到區。
媒體區已先一批就定位了。股東登錄區不急不徐的作業。
先確認股東會出席通知,再列印投票資料,發給手冊與年報。
作業平台區連同保全與監督,約莫十人進行首區控場。

進場前須貼上貼紙識別股東身份。
打從進門到會議場沿路動線,分為電梯與樓梯,均有引導。
樓層接面處,均有保安客氣但確實的區隔開,避免擅闖。
也表示著環境場域是安全無慮的,不用擔憂其他瑣碎事。

到會議區時已坐滿九成,揀了邊角坐下。
什麼都沒準備,只有人來。得空快速翻閱資料並觀察環境。

股東會議事手冊、年報資料,發現內容超多而且詳實。
拿到票卡,但不會用?議案票易懂(贊成or反對)、但選舉票不懂。
階梯式會議室長寬約 15*12,空間不大。
除員工股東、媒體、股代等各路人馬,給小股東的位置相當有限。
坐不下的只好站在門口。據董事們表示,沒意料到這麼多人來 XPPP

若算維安秩序(不止保全),從一進公司到現場,目測粗算約 30名。
其餘套裝或便服無法辨識者,尚不算入。大活動須動用很多人力。

準時開場。司儀說明開會程序,並依議程進行。
並說明會後有營運概況簡報,有興趣的股東可留下繼續聽。

第一段營業報告時,有點驚訝是總經理逐字朗誦 (自己大驚小怪)
趁此時,繼續重點翻閱財報相關內容。

第二段審計委員會查核報告。報告一大本,要怎樣朗誦呢?
司儀迅速報出頁數與數據,讓沒做功課的人跟得上,投影牆同步顯示資料。
這段對於無財務背景的人,可能就辛苦了。
除了營收、毛利、稅後淨利等股東很重視的欄位外,
其餘四大表的重點也沒偏廢。沒預先閱讀的話,對數字恐難有感。
注意到現場是用中文(整場都是)

承認案與討論案,在無異議中結束。
再來的選舉案,安排監票員、確認空箱,都是必須的動作。
不過投票時間只有五分鐘...
和左右股東詢問,發現沒投過、不曉得、不爽投(?!)
等搞清楚投票方式後,竟然來不及投完(真的是新手 Orz)
統計投票大約 10來分鐘,等待期間總算能認真看年報內容。

寫得詳盡到讓人擔心,不怕被抄、被探聽、或是過分揭露嗎?
從公司概況、公司治理、資本、營運情況、技術專業、財務狀況、
企業社會責任,每個大區塊底下,頗紮實、不打高空、不模糊焦點。
能有書面檔看真是太感動,PDF電子檔沒辦法讓你快速翻查、標註、
勾稽比對。且年報採取非A4的略寬幅,在做筆記備忘時也很順手。
難怪大家要寫報告借格式都找他們,是一個致敬的概念 XD

臨時動議,股東發言條與現場,提問了財報數據、自行開車動線不友(迷路)
讚賞、景氣變化、訂單疑慮、環安廢棄物清理、科幻生技產品用途可能...等,
由相應的高階主管回覆。穩重的回答與儀態,真的能給股民安定感。
但也略有官腔。用語真是個奇妙的東西。
注意到不是內容,而是外顯狀態的感染力。

從回應中,能感受到跑在前面的壓力(被針對、假想敵、提防、警戒)
同樣在渾沌與混亂中,找趨勢與新方向;現況只是暫時場優,不足恃。
在此時局,還要在公司獲利、客戶利益之間,謹守公司價值觀。更難。
要這樣運作,一直跑一直前進,五年、十年、幾個十年...。比跑超馬還緊繃。

臨時動議相對和平,全場進行走低調沉靜風格。
不過中間偶偶夾雜著董事長個人風格的幽默,幾次讓現場會心一笑。


會後等聽簡報的股東提問交通安排,也立即獲得回應,快速安排。
簡報以一小時為限。
說明公司發源、特性、與上下游的分工綜效。
『做別人無法做的。』(獨特且無法取代)
『與其他廠商聯盟。』(共利、共好)
『落實公司價值觀。』(理念與行為)
『客戶的信賴。』『不和客戶競爭。』(支持者的角色)
『精確的資本支出計劃。』(精算)


第二階段的問題變得更嚴厲,包括經營方向、產業方向、轉投資、
營收推估合理性、環境安全保育、紅色供應鏈疑慮...等。
才曉得真正該聽的是會後會。也見識到不同股東對於不同問題的提問與質疑。

兩位主講人均耐心回應。
精準的答題、不帶情緒的穩重、對集團的認同、合宜的穿著、適時的接話。
兩位主講人有合作默契。第三位推測是財務,再適時說明年報有揭露。
惟此功能,得在有時間有準備看完年報時,才會更充份的彰顯出來。

聽到最後太累,精神渙散。一部分原因是提出的不是好問題。
對沒有重點的發散提問,要能聚焦,再及時適當回覆;
對於太精準的敏感問題,要能適當表達無法回應的原因。
聽到一個回答是「保護客戶利益,所以無法答覆。」
保護客戶利益,也可以保護公司、提升信賴與獲利。也等於保護投資人。
台上應對進退,真不容易。

但,還有一部分,是言語沒有說明的地方。
不在字裡行間。無需揭露。
就是覺得哪裡奇怪,但沒辦法在第一時間用文字精確的形容。
大概得等之後有空把年報嗑掉,才能略為知悉吧。

簡報結束後,一樣的護送出場、確認上車。即是歸途。
此行獲益良多。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閱讀心得) 秦謎:秦始皇的祕密

《秦謎》是 Coursera 秦始皇課程參考書目其一。
還沒看《秦崩》、《秦亡》,不太確定先後順序是否造成影響。


先講結論:

是個「丟出問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


看到那些問題,會有『啊真的沒想過』的驚奇 (駑鈍者 TwT)
以被刻意抹除的問題、以親族血緣、時間軸、集團利害交互驗證,
及更親近人性的面向,試著還原並重新建構那個年代的紛亂與原因。

因個人非考據專業,無法辨識真偽。
但假說是持平且合情合理的。值得一讀。
在「以後來發現的佐證均為真」的前提下,看本書會非常有趣。

立論慢慢延伸,點與點間如有發光的細線,緩慢但密實的互相串連。
也像散落的拼塊,被從不同角落翻出來,接連延續,慢慢顯現輪廓。
不論是驗證假設、或是以結果齊集證據,都能看見努力與積累。

失落的訊息,因應時代與環境變遷,是現代人易於輕忽的項目。
想起紅樓夢歐麗娟老師說的「讀者之難」:
不在那個環境,易以現況臆測過去,無法真實理解當代。



簡記心得:

1. 對現有重量級資訊的懷疑 (如史記) 值得肯定 (不盲信一家言)。
    惟虛擬「歷史法庭」做為判勝敗的平台,此舉指責多於證明立論與佐證真相。
    (在下最不喜這部分的評論與用詞。)

2. 資料從哪裡來?資料是否為真?
    即便有資訊源、有真實可用資料,解讀是否合理?是否有據?是否偏狹?
    現代取得資料的便利性 (包括開挖出土),是否能對以往的不便利性寬容?
 
3. 當某些訊息被刻意全面抹去時,不是難以查找。是根本禁止。
    資訊能自由表達、自由流通,是非常珍貴的權利。

4. 當別人不想讓你知道時,即使你用盡各種方法挖掘資料,你仍可能無法知道。
    "You are not authorized."

5. 所謂用盡各種方法,遠比現在 data mining 還廣泛。
    尋找、詢問、實地訪查、交互比對 (cross reference)、邏輯判斷、剔除訛誤。
    再檢視資料的意義與資料間的關連。

6. 即使以血緣親族為自己人的集團,仍可因利害被權衡取捨。
    非自己人的外人,隨時保持基本警覺,是必要的。

==============================================================

閱讀心得基礎 (前置任務):
1. 上過 Coursera 史記(一)。
2. 看過《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3. 看過《帝國掘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2》。
4. 看過史記原文部分章節:秦始皇本紀、范睢蔡澤列傳...等。


其實能在脫離考試限制後,重新以不同角度接觸歷史,是很有趣的事。
以前歷史課,只是為了考試、記特定的答案,不需要有疑問。
出社會有些歷練後,有幸跟到呂世浩教授的課。
是「藉由提問、砍掉重練」的過程。

以前不需要提問。
以前不覺得那些是問題。
就算是問題,又怎樣?(自思無解的自設斷點)

為什麼不問?
為什麼不疑?
不奇怪嗎?不好奇嗎?
合理嗎?可接受嗎?
如果不合理不可接受,是否有其他可能?不同方向?

就像小時候聽看說講,都不覺得奇怪。
但長大後重新看格林童話,幾乎每則都不合理不科學兒童不宜。

再回過頭來看查翻找,
當故事也罷、當借鏡也好、作演練也行,
都是從前車之鑑、歷史之塵中,汲取參照或許可用的方法。

Enjoy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