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閱讀心得) 《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


拖拉兩個月,終於看完《秦崩》。
思緒紛雜。先簡單記下比較衝擊的段落。

其實如果電腦關機,應該一日可以粗看。
一週可以精讀,加上配合大事紀年表畫關連圖。

《秦崩》幫忙洗掉不少認知錯誤,
也藉由史料串連、現場考察等檢證,
漸次回填歷史的空白與缺憾。

當然,仍是進行式。
在一次次史料出土、判讀、考據之中,試圖拼湊還原過去。
史家們像大隊接力選手一樣,一代代接續這項任務。

原來劉邦和嬴政只差三歲,和項羽則差了二十四歲。
所以史料裡講劉邦老成,項羽年輕氣盛,
這是當然的世代落差。整整差了兩輪啊!

不過劉邦和一樣差很多歲的張良,卻又能信賴合作。
其中遠不只氣量、見識、歷練、計較,
也不止丞相世家背景、國仇家恨、膽識、遠見。

又,秦三世子嬰,根本非「嬰」字的幼弱,
欲被扶植為新傀儡政權時,已是三十多歲的壯年,
也與趙高交手多次,深知皇朝崩壞主因。

「先進關中者為王」,是以楚國為盟主的復仇者聯盟。
戰國七國各自重建、約滅暴秦。
六國各重為王,討秦者則遞補秦王缺位。
還是有位置不夠分的大餅問題。
而且只要是聯盟,成員幾乎都不受控 XPPPP

將在外,內不挺,最後仍是炮灰。淚。
秦二世起的戰亂,章邯根本主坦。而且有坦住。
但打仗沒有一直贏的。
隨著李斯被搞掉,加上打輸究責、爭功諉過,
眼睜睜看著自己在秦國棋盤終局都死的情況下,
章邯只能選擇投降力圖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秦朝核心,思路明確順序錯誤。應該要先打贏穩住,再來檢討。
即便各地動亂反叛,大內權勢者仍優先為自己利益,罔顧大局。

劉邦進關中,忍耐封住府庫、不居咸陽宮、不取美女財貨,
硬是約束了自己與自己的軍隊。
以致於之後項羽一進關中的燒殺取用,
完全變成負面對照組,秦民仇恨值爆衝。

在慣以刑殺治國的地方,改不以刑殺,
甚至以寬容態度招安,不搶不奪不耍小手段,
就能讓人民感恩戴德。因為你「不一樣」。
收買民心是比較負向的用詞,
確確實實讓人民安生,不用活在恐懼之中,
不會隨時一無所有、甚至不明不白的死去。
時至今日,竟還是人民自己努力的目標(不是政府)...!

「約法三章」有其因由。
與現代不同,秦朝以苛法立國、苛政傜役無所不止。
劉邦提出: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盜竊者罰金。
也是與民休息的作法。
不威逼、不掠奪、減少引發人民不滿的因素。
常人若不受迫,不會願意為亂。

從子嬰投降、被殺、項羽焚咸陽,到天下定於漢。
這中間還有約五年時間。
從戰亂到底定的過程,也是群雄割據殺伐。
忽然想起高中課本,只要是戰亂,講的就只是誰打誰,
誰是判亂者,誰是大義者,打帶跑、流竄動線...。
但其實略去了不少原因、糾葛、勢所以至此等思考。
所以高中時,讀到戰亂,就只覺得好煩、又誰打誰、
逃這麼多城、打這麼遠...。

寫著寫著,覺得課外書遠本爛課本好一百倍。
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
但書看多了,就知道從海量垃圾資訊中,
過篩可用資訊,是非常疲累又另人惱怒的事情。
即使它能鍛練判別力與思考力。

在當年國中高中所謂文組,只有單一縱向考試用史觀。
多看一本,多提一兩題問題,
還會被覺得有時間看閒書不如去準備考試。

不符合那個規範或期待的,不重要。不是對的。應抹消。
但「那個」就是對的嗎?
沒有所謂對錯,只是看站在哪裡解釋。
又,是不是有意圖的、要引導哪些人、怎麼想。

『在不顯處。』

那些沒有被揭示出來的事物。
這些已揭示的外顯內容。
只是某些人的某些視角。

獨立思考,很難。
不要思考,全盤接受,人生似乎簡單很多?

是嗎?

為什麼?

李開元老師《秦崩》:



前面有《秦謎》、後面有《楚亡》。
下週,能進入第三本吧?!

聽說之後還會出《妖眼看西遊》。
好期待這本。

文末利益揭露:
沒有任何一分錢會進在下口袋。連結僅供書封參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