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課程心得) 小眾圓桌議會踏查記

( 會議菁華之一,不隸屬聲明跟抄。)
基於好奇心而參與。

先說結論:有內容有質量的論壇,值得聽。
但此領域算是有生人勿近的壓迫感,進入與否須認真思考。
論壇時數排 3小時,實 3小時 15分左右。時控 OK.
費用原價很不親民,是趕上群集優惠才來的。

=======================   金句摘要   =======================

『客戶期待我們出刀就要見血。』──某會計師事務所專技者
(就是一定要查出問題和糾出主謀共犯的意思。)
(但不是所有投速案疑似案,均為舞弊。必須辨析。)
(見血封不封喉,還是看出錢的業主是否反悔要刀下留情 Orz)

" No evidence support."──某知名企業專技者。
意思是:我沒有說你沒有。我沒有證據說你有。
(這根本是所有查舞弊的人員的痛喔喔喔喔喔喔(抱頭))
可延伸意思是:We are gazing at you. 我們有在看你。


=========================   報到   =========================

與會者有新協會成員、四大事務所成員、業界資深專家、金管會主管們、
學界重量級教授、甚至連檢座也來了至少三位!
產官學檢專!這陣容可說是非常驚人。(有些感覺難以合作啊 XD)
而且幾乎清一色是套裝模式,狠有壓力。
猴子絕對是跑錯棚惹...但就是來聽講兼練觀察力,低調選個無害位置與會。

課前,因為以個人身份報名,附註交待勿揭示公司名稱。
現場登錄時,確實未列示公司名。
大概是猴子提出要求裡,唯二達到的單位。
但不能免俗被問公司是哪間,笑笑回應是自己來聽的,結束這個回合。
進入會場前又被埋伏一次,同樣的答案再次結束回合。
入坐時又被身旁與會者 (某四大的鑑識單位) 問名片,笑笑說明未帶。

有時有些場合是很明確不要提到公司名稱的。
尤其在這種環境能自在講稱隸屬單位的,都是外部。
包括政經司法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

有本書、有個問題是《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這對小猴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以職系而論,反而是「不要讓人知道你在做什麼?在哪一家?」的問題。
有 sence 的稽核,在外面普遍走低調路線。
不過今天還是見識到更低調的人上台   囧


=========================   講題   =========================

一開始是國際舞弊防治現況與趨勢,嗯,很事務所的簡報與口條。
講述清晰有條理、但投影片字多、中英交錯、標重點、不易迅速閱讀。
提供給與會者的講義,不知為何圖表幾乎都是模糊的。參考值降低。

茶敘的時間點有點奇怪,但無損於議程進行。

第二講題是國際舞弊防治管理內部職能與外部服務實務。
白話就是企業裡面抓的與外面查的。
這次才真正知道,有企業是真的設置內部檢調的。
專查。
不是內部稽核兼查。
(這邊有個陷阱:內部稽核其實不宜主查舞弊。將分文討論。)
要公司大到某種規模、或是特許行業(如通訊業運輸業等)、
或是極力控制風險的行業(例如銀行業),才有如此機制。

至於外部服務,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接受企業委託。
相對客觀中立、但資訊來源與資訊可用度辨識難度更高。
而且絕對必須在短時間內釐清內部各種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授權。能決定出手的深淺。
內部檢查務必要注意是否觸法的危險灰色地帶。
從講述中可聽出詞贅與否、態度收斂與否、口條精準與否、拿捏自如與否。
從人員的言說與行動,可以觀察出一些端倪。


=========================   討論   =========================

第三講是實務分享討論。
這時由學界大老為引言人,二講講師及業界知名企業人員一同分享。

業界人士一拿到麥克風,就先表述自己以個人身份前來。
不代表任何過去公司與未來潛在公司,亦請與會眾勿臆測與解讀。
這段詞句是曾聽過的。在這再次聽聞,有同道中人的親切感。


內部稽核或內部檢查單位,原則上有善盡保密之義務。
除了平常接觸的資訊、查察的內容有機密性外,
也因為有對象單一性與易顯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你就是在講你公司對吧?」很容易被任意解讀然後歪樓。 )
原則上,幾乎是要帶進墳墓裡的。
但解不了沒得問專案會GG,所以還是有些微變通的方式。
即便在密室(可討論教室)或安全區,有問題想和別人請益討論,
也得確認收受方是否足以與言。
不是機車,是分辨。
不是不信,是自保。

有權限、專職查的人,講話可以大聲,令人羨慕。
有權限、非隸屬的人,講話客觀沉穩,是低調的練家子。
有權限的特殊單位,講話極低調,話少,必擊重點。

討論很熱絡,也從不同群像中,看著不同職系溝通。很妙。


其實活動幾乎沒有提到:舞弊從何而來?是否能有預防?
其實很難。利益之所在,舞弊之所在。
如果企業文化不重視道德操守,更有利於弊案加速。
上樑不正下樑歪,但上樑更難治、有時也輪不到誰出手...

討論著重在『發現疑似 → 出手追查 → 檢查成效』的思路。
已是後段:『舞弊 → 抓弊』。有餘裕再回頭修補漏洞與管理。
難以有效預防再發。
討論中受限於時間,也沒能對於可用手法細節詳說。
提到的鑑識工具,一般公司沒有。
提到的金流檢查,只有公部門檢調能用。
所以過專、所以過窄。
即便有心想幫,亦不得其門而入。不得其門而入。不得其門而入。
其實是另一種保護與屏蔽的門檻。
(猴只差沒去司法檢調體系找課。跨越太多、效益低又風險高。不宜。)


=========================   思考   =========================

產官學檢專,其實圍繞著舞弊者們的外圍繞著。
抓不勝抓、越抓越大條,問題從來不會單由查懲面解決。
溯源整頓,才能看出事主的決心。(包括出事單位與公部門單位的因應。)

不知為何,想起北風與太陽的故事。
越逼迫越寒冷,則越蜷縮緊閉。


為什麼會關注這個議題?是因為曾有機會參與過。
為什麼內部稽核要查?因為沒有內部檢調。
為什麼不設內部檢調?一般公司不會想要設置...
為什麼不想設置?因為不想花錢...
官學檢大概很難想像,台灣部分企業,其實設置內部稽核只是虛應法令。
(咳咳,這是普遍性。請勿擅自解讀。也不用對號入座。)
金管會明文規定:公開發行以上公司,應設置稽核單位,直屬董事會。
實際運用就各憑本事了。

一般公司不會承認內部舞弊是常態。(人性之所在,舞弊之所在。)
不論是陣容堅強、或虛應故事而設置稽核的單位,
只有極少數公司會再花成本設置內部檢調、專查舞弊。
在湊和著用、節省成本,加上你們本來就在檢查的想法下,
內部稽核很容易被加諸舞弊查核的工作。
若真的發生,實務上也不能不查,不然大概就是走路了。
但真的查出東西,被趕走路的案例也不少就是了。

在同業普遍困於這種問題、也沒人沒單位想解的情況下。
就是一種被卡住的態勢。
被反應的,當沒聽見。被卡住的,等待救援。
所以猴子才會在這裡。
看看有無可參考的想法與方向。

會間還出現公部門向學界開玩笑,其實並非適當舉措。
在一種已具成見、互為山頭又角色微妙互動的情況下,
合作與綜效?很難讓人樂觀以待。
至少,現況暫時仍需觀望。

沒有公部門的權力。無法像外部機構獨立於外。
稽核者們在夾縫中如何不越線、有價值,仍是各憑本事。
與這場會議完全無關。
現況是與其找追弊的手法,不如找出不可追弊的因由,釐清權責。
權力不同、限制不同,責任與成效也不同。

參與會議,的確是長見識。
看看圈內為何參差?除了歷史共業之外。
看看別人怎樣看待我們的職系。
看看別人怎樣溝通攻防折衝。
看看別人想要什麼。
看看別人是怎麼樣合作。


如果成為更小眾並沒有實質的意義、效果與保護,甚至 B>Z,
那就不用考慮。
若真有需要,自然會重新看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