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年,已將這個詞定調為「跨過基本門檻」。
本來就不會因為這一張紙,變得好棒棒或是多厲害。
它原本就只是個達到門檻與否的檢證。
要考,就考國際性的。真正通用、公認。
是個「你推得開那扇門、你掌握了基本技巧」的一個證明。
推開門之後,是不考的實踐證明題。
所以沒達到門檻,顯示努力不夠。
在工作與出差的夾縫中,學日文學了 18個月。
相關歷程會另外寫好好玩學日語篇。
既然學了,當然會想知道到底程度到哪。
在台灣這個不太愛花力氣確認你能力或狀態的環境,
有公認證書,也能免於浪費唇舌。
從決定要考、報考、到考試的三個多月裡,其實沒認真準備 (喂)
因為遇到年度中,難得整月沒出差的絕對天時。
所以除了 JLPT外,補完了 EMT-1、藉 Coursera開始 Python 寫程式之路,
也重新把遠古東方歷史撿回來重看。
這是為了搶時間,所做的選擇。
錯過了交會點,就必須等待下一次的未知。
事後證明,時間規劃不佳、未確實運用,對於學習新事物效果會打折扣。
(並非 overload 帶來的損害。)
JLPT 不合格、EMT-1 取得、Python 合格、Coursera 秦始皇僅修業。
=============================================================
沒過原因很簡單:
(1) 除了上課之外,沒有花時間練習聽力。
(2) 沒有背單字。
(3) 沒有練文型。
(4) 沒有模擬考試題型。
(5) 也沒作可用時間與反應時間的練習。都沒有準備是要去考什麼... (仆)
就是一種取巧的心態啊。沒過只是剛好而已 (淚)
這樣花錢去探聽情報也太傷 =w=
不過,其實考法和 TOEIC 非常相似。
聽力:照片、對話、情境,都一次。不重覆。
文字語彙:單字、型態、重組文意。
讀解:短篇、長篇。
閱讀考到一半時,我竟然笑得很開心。
因為看懂很可愛的小故事。
大意是這樣:
『北川家的鸚鵡 (會講話的哪種鳥就對惹) 飛走了。
別人打電話來,北川家的人才發現。
為什麼會有電話呢?因為前一隻聰明可愛的飛走就走失惹。
所以養了新的一隻後,就教他講名字、講電話。
結果真的走失!但被人遇到,能順利找回來!大成功!』
真是皆大歡喜的小故事 :D
那時候其實沒啥在管分數,一邊看文章一邊笑。
因為真的很妙。
=============================================================
所以會順便當作鍛練體力、精神力、專注力的小副本。
每次考場都不同,除了可以大冒險外,也能拓展在台北市的活動範圍 (?)
去接受刺激:(不論什麼目的) 從 10歲 (或更小) 到 60多歲 (或更長),都參與了。
那是跨職域、跨世代的競逐。
但不針對特定個人,只要能符合其合格標準即可。
所以並非紅海互鬥,而是如藍海般挑戰自己。
真的排太緊了...。
但必須在限期內完成。
『大象怎麼吃?一口一口吃。』還記得 3/25 創新教與學周碩倫老師的話。
『貪多嚼不爛吧?』小獅早如是說。
不能又吃大象又吃老虎又吃鱷魚。
不能同時吃鳳梨吃文旦吃芭樂。
嗯...大概是這種意思。
有人會說這些技能跟你工作又沒直接關係。
嗯?一定要和工作有關才能學才能考嗎?
那以稽核的無界,剛好是什麼都能學、都能考。
有機會和日文財報。
有需要寫程式自己從資料庫倒資料。
有必要從史事人物裡,引為自鑑。
這樣,就足夠去敲門了。
能推這麼多門或許不是輕鬆的事。貌似也非必要的事。
硬要分類,應該是不急但重要的事。
沒有別人會投資,只能自己來的事。自己的技能自己練。
在不知道興趣與天賦時,就是不斷的試。
聽說門鑰會在意想不到、但並不遠的地方。
各個看似孤立的點,隨著時間,也將能像拼圖一樣,接連成整幅風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