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閱讀心得) 《我們辦公室 沒 有 人!》 管理大解放


是臉書朋友的討論看到這本書。
會很注意,是因為它必然建立在「稽核最小化」的模式。
蠻衝擊自己既有的想法。


本書是小型公司的測試型運作方式,
完全不適用於上市櫃興櫃公司 (法令規範須有內控制度)。

它更接近新創、從無到有、順利運作,
在原本習以為常的框架中卡住後,
測試不同的合作方式與辦公模組。


最首要,是找到對的人。
找到對的人絕對省下大量的管理成本,
因為能有效溝通、反應問題、提出意見,與自主管理。
甚至給個方向,就能做出超越期待的成效。
與內規重重、限制嚴防,是不一樣的活力。

雖然有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概念,
通常也是放任型的自主管理與充份信賴,
但在專案作業,還是有著進度確認與品質控管的方法。

要能做到這樣,得有高度的互信才行。
信任感的建立,非常困難。
但是要破壞,卻非常容易。


令一個神奇的重點,是承認公司是「責任制公司」。
完全責任制。
不是一半責任制 Orz
因為工作模式不同、也無法像一般公司定時定位打卡。
上下班時點模糊,配合協作、週末調度加班,
規則訂在前、雙方合意、該給的肯給,減少不必要的爭執。


沒有辦公室、分散在不同縣市的在家工作,
在台灣應該仍是超級小眾。

對於在家工作者,則是必須的嚴密紀律。
時間管理是成員必然遇到的挑戰。
要及時有效完成工作、排除家務干擾與誤會 XD
主動聯繫、回報進度與問題,儘速排除、
充份運用雲端工具,以及線上協作平台,
讓團隊順利把專案與作業完成。


和一般公司相較,像是在光譜的兩端。
也像是另一種世界。



也釋疑了既存的疑問:內部稽核的不必然性。

檢查磨耗掉的效率、為了檢查的應付與偽造。
無法確切落實,變成例行公事;
無法解決問題,追加無效的解決方案。
不同群集的人們中,常常反應相同的問題。

而且,稽核沒有直接貢獻的產值。
 (發現問題或查察舞弊,非正常營運的直接產值。)

當這些都不需要時,似乎讓不少人鬆了一口氣。


內部稽核並非不重要,而是有機會透過不同視角觀察。
檢視作業的盲點、作業期待的效果是什麼。
可信、合作、同向。是到達目標最快速的方式。


也比較能想像,不以此種身分帶來貢獻的可能性。


( 沒有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